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表示,为保证平稳过渡,不给当前的就业状况造成太大影响,政府将采取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方式。有经济学家及教授认为,推渐进式延退,只不过是缓解养老金收支平衡的“猛药”,方式本身也非劳动者所愿。所以,“渐进式延退”本身就是个问题。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说,“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会有一个预告期,提前几年告知社会,然后分步骤,首先考虑从现在规定退休年龄最低的群体开始起步,延退年龄要先“迈小步”。另外,在延迟退休的同时,政府还将严格控制提前退休。
在延退被吵得纷纷扬扬时,却引来外界劣评如潮,各方质疑此举的动机以及延退究竟到底对谁有好处。
延退是缓解养老金收支平衡的“猛药”
经济学家曹远征和马骏牵头的两个研究团体撰写了《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的预测。报告指,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
另有报道指,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保障制度与理论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测算,中国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因此,有分析指,“延退”是缓解养老金收支平衡压力的“猛药”。“延退”一方面可令政府延缓面临巨大的养老金缺口,一方面可为其带来巨大“收益”,
早前,有调查指,支持延退的只有公务员,因为他们可以得到相应的福利薪酬,而在劳工阶层都不得民心。据重庆一家媒体的调查,95.84%网友反对退休年龄延至65岁。
延退忽视劳动力供求现实
根据人社部《2011年第一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来看,80%以上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年龄和文化程度有要求,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对35岁以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劳动者的用人需求增长幅度较大。
这份分析显示,85.2%的用人需求对劳动者的年龄都有所要求。35岁以下劳动者的用人需求占总体需求的63.2%,其中,要求劳动者年龄在 16-24岁之间的用人需求占27.6%,要求劳动者年龄在25-34岁之间的占35.6%;要求劳动者年龄在45岁以上的仅占4.9%。
由此可见,大多数用人单位会青睐年轻人,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年龄45岁以上的仅有4.9%,以此类推,要求劳动者年龄60岁以上的会有多少?
既然无论是从劳动意愿还是从劳动力供求上看,延迟退休都不是受欢迎的决策。
所以,人社部的方案只是在研究什么时候延迟退休,延迟几年合适,似乎已经认定了这种调整必须是延迟。究其原因,延迟退休主要是可缓解政府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又有额外收益,还能糊弄民众,说到底,就是一个问题。
延退剥削普通百姓阻年轻人发展
据了解,民间普遍质疑延退:
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27万,就业形势严峻。这个数字想想都让人头皮发麻,可人社部却称:中国现行的职工退休年龄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将采取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方式。面对这么庞大的就业需求,政府又不差钱,何必非要故意堵年轻人的路呢?
延迟退休本就是严重毁约和违法,国家劳动保险条列规定:“被保险人依法交纳养老保险金满十五年以上,保险人(政府)承诺满六十周岁领取养老金”,保险人与被保险人形成一种契约关系,合同法规定:“契约双方任何一方不得单方面变更或解除合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