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休假条款的设计
【条款性质】必备条款。
【范例设计】
甲乙双方都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规章制度有关休总休假的规定。乙方享有休假、带薪年休假、婚假、丧假、产假和法定节假日休假,也可休病、事假。
【设计解读】
我国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的休息休假作了详尽的规定。休息休假,即劳动者带薪休息和休假。休息时间,指劳动者依据法律规定在用人单位任职期向,不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可以自由支配的吋间。休假时间是法定的劳动者在职期间免于上班劳动并且有工资保障的休息时间。它是休息时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主要有以下几种休假的规定:
1.法定节假日。法定节假日是指根据国家、民族的传统习俗,国家统一规定的用于开展纪念、庆祝活动的休息时间。我国《劳动法》和《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法定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息。法定节假日中,恰逢星期六、星期日的,应当在工作日给予补假。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如恰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予补假。法定节假日包括三类:一类是全体公民的节假日,具体包括元旦,放假一天,即一月一日;清明节放假一天,即农历清明节一天;端午节放假一天,即农历端午节一天;国际劳动节放假一天,即五月一日;中秋节放假一天,即农历中秋节一天;国庆节放假三天,即十月一日至三日;春节放假三天,即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和正月初二。第二类是部分公民的节假日,具体包括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儿童节〈6月1日〉,13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建军节8月1日现役军人放半天。第三类是少数民族的节日,属于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集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少数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
2.带薪年休假。凡是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一年以上的,均可享有带薪年休假。具体休假假期的长短与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累计工龄成正比:累计工龄在十年以下的,劳动者享有五天年体假;累计工龄在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年休假为十天;累计工龄已满二十年的,年体假十五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人年休假的假期。
3.婚丧假。即劳动者本人结婚以及劳动者的直系亲属死亡时依法享受的假期。凡是符合结婚年龄的劳动者,在本人结婚时可享受3天婚假;如果劳动者夫妻双方均符合晚婚的,则增加婚假十二天;如果劳动者本人需要到外地结婚的,可增加路程假。凡是劳动者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死亡时,经用人单位领导批准可酌情给予1至3天的丧假。
4.女职工的特殊假期。具体包括保胎假、产前假、产假、哺乳假等,其中产前假和产假是法定的,其它假期需要根据当地地方性立法或用人单位的规定享有:
5.保胎假。女职工按计划生育怀孕,经医师开据的证明需要保胎休息的,可申请保胎假,保胎假按病假处理。
6.产前假和产假。女职工产假为九十天,其中产前休假十五天。难产的,增加产假十五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十五天。女职工怀孕流产的,其所在单位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给予一定时间的产假。如果晚育的,则男职工可享有一般为七天的生育护理假。
7.哺乳假.女职工产假期满后抚育婴儿有困难的,经本人申请,用人单位批准后可以给予一般六个月左右的哺乳假。
5.探亲假。探亲假是国有企业、事业、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等用人单位连续工龄满一年的员工享有的一种假期,具体休假方式为:员工探望配偶的,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假期为30天。未婚员工探望父母的,原则上每年一次探亲假,为20天,但由于工作需要或员工自愿2年一次的,假期为45天。已婚员工探望父母的,四年一次,时间为20天。假期时间包括公休假日(周六和周日)和法定节日在内。凡实行休假制度的职工(例如学校的教职工,应该在休假期间探亲。如果休假期较短,可由本单位适当安排,补足其探亲假的天数。至于非国有企业等其它用人单位是否执行探亲假的规定,完全由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确定。
6.事假。劳动者因私事必需休假处理的,劳动者可提出事假申请,用人单位批准后方可享有。用人单位一般对事假作控制性考核,且劳动者事假期间的工资待遇完全依据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确定。
7.病假。劳动者因病或非因公负伤需要停止工作进行医疗的,可享有病假。病假在实践中有两种,一种是普通疾病需要进行门诊医疗的,另外一种就是需要享受医疗期进行医疗的。所谓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劳动者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具体为:(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基于上述假期的规定,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只能笼统约定假期种类,法定假期是劳动者的应当享有的权利,用人单位必需满足。而事假等非法定假期,其享受的程序或待遇则由用人单位通过规章制度予以规范管理。
8.法定节假日如果安排劳动者工作的,由于法定节假日不能以补休替代,用人单位必须从法定节假日对应的零点至二十四点按照日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加班工资。我们建议,非特殊情况,用人单位最好不要在法定节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
9.年休假如果用人单位不能安排劳动者休假,应当与劳动协商进入下一个年度安排;既没有安排年休假,也未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纳入下一年度安排的,用人单位应当主动按照日工资标准300%向劳动者支付年休假的补偿:否则,劳动者可依法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并要求用人单位按照日工资标准的600%承担赔偿责任。
10.婚丧假、产假等均为带薪假日,用人单位未按照标准支付相应假期工资的,构成拖欠工资。
11.病假工资由用人单位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及各地工资支付政策制定具体的病假工资支付标准。如果没有相应的标准,用人单位应按照劳动者月平均工资的80%支付。
【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2.《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3.《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4.《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
5.《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
6.《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